吃饱饭的起源:饭后改变形状的脑细胞
2020-03-05 11:38:58 出处:快科技 作者: 斌斌编辑:斌斌 评论(0) 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3月3日,据外媒报道,来自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勃根第大学、巴黎大学、卢森堡大学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大脑中导致进食后饱腹感的机制。

大脑中控制饥饿感和饱腹感的神经回路可以改变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根据生活条件调整进食行为,维持食物摄入和热量消耗之间的平衡。科学家怀疑这种可塑性对于肥胖的人来说是可以改变的。

在一项针对老鼠的新研究中,研究小组发现,这些回路在进餐的时间尺度上被激活,随后调节进食行为。但是这种激活不是通过改变脑回路的“连接”发生的。

科学家们集中研究了大脑下丘脑中的POMC神经元,该神经元对限制食物摄入作用很大。它们与来自大脑其他部位的大量神经元相连,这种回路的连接具有可塑性:它们可以根据荷尔蒙的波动很快地制造和分解。

研究人员观察到,这种神经元在平衡膳食后并没有改变,但与POMC神经元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却会改变形态。星形胶质细胞是一种星形的神经细胞,最初的研究是因为它们对神经元的支持作用。

在通常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会包裹POMC神经元,并通过限制其活动而起到类似刹车片的作用。饭后,血糖水平(血糖)会暂时升高,当星形胶质细胞检测到这一信号的一小时内就会收缩:一旦这种“刹车”被释放,POMC神经元就会被激活,最终提升饱腹感。

研究人员表示,出人意料的是高脂肪食物并不会导致这种重塑,这也许否意味着脂类在满足饥饿感方面的效果不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目前他们正在试图了解它们是否会通过另外的神经回路来触发饱腹感。

而甜味剂是否有同样的效果,或者它们是否因为令人上瘾的甜味来诱惑大脑,从而导致大脑没有饱腹感还有待观察。

吃饱饭的起源:饭后改变形状的脑细胞

- THE END -

转载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神经#细胞#饥饿#血糖#吃到饱

责任编辑:小淳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 0分,共有 0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 最热文章

  • 关注我们

快科技关注 快科技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 看 最新手机、电脑、汽车、智能硬件信息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原驱动之家)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快科技mydrivers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